溫馨提示:以手機瀏覽者,建議在有 Wifi 環境下收看(聽)影音資料,以免成為電信商的冤大頭。影音資料需讀取較久,請耐心稍候。

作品的誕生

1939 年除夕,本名張光年的光未然,完成《黃河吟》長詩,朗誦發表。冼星海隨即表示有意願作曲,隨後花了六天時間譜成,1939 年 4 月 13 日於延安首演。

作曲者之原作

真正由作者寫下的版本

延安首演版

《黃河》最原始的面貌,樂隊編制為「竹笛、口琴、高音二胡、低音二胡、三弦、竹板、木魚、鐃鈸、鈴、鑼、堂鼓、鈸」,整體風格樸實簡單,也表現出戰時的克難特徵。但由於其編制比較簡陋,已不符當今審美需求,近期僅由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,於 2007 年根據《冼星海全集》收錄之譜稿演出過一次。

交響合唱版

冼星海因不滿足延安首演版的效果,一心想為《黃河》編配國際通用的交響樂伴奏,於是在旅居莫斯科時,1941年春天完成交響合唱版手稿,並增加〈序曲〉。但由於此手稿筆誤很多、有許多看似不合理的地方(頻繁轉調、音域過高、演奏提示困難),至今尚無人演出過。此版本係採大雙管編制,到曲末會出現 6 把圓號、 16 把小號、 15 把長號齊鳴的盛大場面!

基於原作之整理版

經由他人整理、校訂或修飾,雖有異動但仍貼近原貌的版本

陳田鶴改編鋼琴伴奏版

1949 年,福建音樂專科學校師生欲於次年元旦演出《黃河》,卻苦無伴奏樂譜,便委託甫到該校任職的陳田鶴(黃自四大弟子之一)編配,陳以極快的時間,編配好除〈黃河頌〉及〈黃河之水天上來〉之外的所有篇章,以供演出。1951 年,陳田鶴任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,又編配〈黃河頌〉鋼琴伴奏。這兩份手稿均嚴格依照延安首演版的風格、曲式編配,亦可以說是延安首演版的鋼琴伴奏版。目前此版尚未出版樂譜及錄音,以下所附錄音係內部製作,僅供學術參考。

前蘇聯國立莫斯科愛樂樂團演出版

1955 年,蘇聯為表示與中國大陸友好,安排演出《黃河大合唱》,其樂譜係根據交響合唱版改編而來,以「減法」的方式形成,使作品更簡化一些。但〈黃河之水天上來〉的音樂大多刪去,且〈序曲〉的一些旋律也有異動,全作改為俄文演唱(朗誦)。

李煥之整理版

1987 年,為編輯《冼星海全集》,冼星海的學生李煥之根據交響合唱版作了一次整理,將譜內困難處大量簡化,並刪減朗誦音樂,〈怒吼吧,黃河!〉曲末參考蘇聯愛樂演出版加上合唱和聲。這是截至目前為止,最能表現《黃河》原作的版本,可惜沒有正式高清錄音,也未引起音樂界重視。

風格變異之改編版

經由他人改編、重寫,較脫離原貌的版本

李煥之改編版

1954 年,李煥之根據交響合唱版,改編一份符合當時樂團演奏程度的譜稿,作為《黃河》公演之用,並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歌舞團錄製成黑白電影。此版本在旋律、節奏上做了許多調整,如〈怒吼吧,黃河!〉中「你聽!你聽!你聽!」一段改為上行(原稿係下行),為後來中央樂團改編版所沿用。

中央樂團改編版

文革期間,《黃河》留曲不留詞,被改編成鋼琴協奏曲。但到 1975 年,《黃河大合唱》獲准公演,於是中央樂團組織創作小組,由嚴良堃主導,施萬春、田豐、陳兆勳等人執筆,重新為《黃河》配器編曲。此版本深受當時「樣版式」的音樂特徵干擾,在〈黃河頌〉與〈保衛黃河〉都聽得到鋼琴協奏曲的影子,甚至〈黃河之水天上來〉由施萬春全部重寫、已不是出自冼星海手筆,可是由於此版本易演好唱、通俗流暢,於是傳承至今,是海內外演出《黃河》時經常選用的版本,也是上演次數最多、最被聽眾所知的版本。

瞿維改編鋼琴伴奏版

文革前夕,人民音樂出版社委託瞿維為《黃河大合唱》改編鋼琴伴奏譜,但因文革爆發、無法完成,直到文革後才殺青。此版已滲入不少中央樂團改編版的特徵,目前上演次數並不大多,但其樂譜在香港、臺灣較易購得。

香港中文大學音樂學系改編版

2005 年,香港中文大學音樂學系為演出《黃河大合唱》,而音樂廳又無法容納交響樂團,於是秉持版本考據的精神,改編出室內樂伴奏版(雙鋼琴為主)。但因為合唱團原已使用瞿維版樂譜練唱,加上編曲者的審美不一,所以此版就成為以瞿維版的合唱聲部為主、配上中央樂團版的編曲模式,形成一種較特殊的譜稿。此版本由該系合唱團公演一次,尚未見到復排演出。

有什麼問題?

作者的原稿,已被塵封多年!目前大家所聽到的《黃河大合唱》,是後人修改變化的音響。那麼,我們真正瞭解過這部作品,原貌長什麼樣子嗎?

所以

2015 年 5 月 16 日晚間,由張亮指揮,上海愛樂樂團攜手上海廣播電視臺(集團)合唱團、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及臺灣新節慶合唱團,將於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盛大演出《黃河大合唱》「交響合唱版」(亦稱作「莫斯科版」),作者原稿重現江湖,僅此一檔,機會難得!

只有親自聽過作者原版譜稿的音樂,才算是真正聽過《黃河》!